博易网,更全更新的互联网资讯分享!

韩国人开始担心以后吃不上豆腐 大豆库存告急

时间:2025-10-23 10:57人气:编辑:西西来源:互联网

近日,韩国因大豆进口短缺正面临豆腐供应危机,多地豆腐加工厂因原料库存耗尽濒临停产,江原道约40家工厂受到影响。韩国的豆腐大多使用进口大豆制成。由于大豆进口减少,近期,韩国多地的豆腐加工厂面临原料告急甚至停产的危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进口大豆库存几乎见底,如果转向使用国产大豆,会导致成本陡增,被迫停产的风险正在加大。韩国消费者普遍担心豆腐价格上涨甚至出现供应不足。

DM_20251023105942_001.webp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一、原料短缺的直接原因

1. 大豆进口量下降  

   韩国豆腐生产高度依赖进口大豆(占比超70%),但2025年大豆进口量显著减少。江原特别自治道江陵市(韩国豆腐重要产地)的40多家豆腐加工厂因进口大豆库存即将耗尽,面临停产危机。  

   - 供应链问题:全球物流瓶颈、极端天气(如干旱)及地缘政治因素(如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大豆运输受阻。  

   - 转向国产的困境:若改用国产大豆,成本将陡增(国产大豆价格比进口高30%-50%),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被迫停产风险加剧。

2. 全球大豆价格飙升  

   受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影响,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韩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近20%,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二、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1. 豆腐价格与供应紧张  

   - 豆腐零售价格已上涨16.5%,部分区域出现断货情况。  

   - 消费者普遍担忧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或供应中断,社交媒体上"韩国人吃不上豆腐"话题引发热议。

2. 连锁反应波及餐饮业  

   餐饮企业因原料成本上升,被迫上调菜品价格。例如,连锁小吃店"yamsam紫菜包饭"将泡面价格从3500韩元涨至4000韩元,炒年糕价格涨幅超10%。

 三、应对措施与潜在解决方案

1. 政策与产业调整  

   - 提高自给率:韩国政府计划2027年前将大豆自给率从当前0.8%提升至7%,并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国内种植。  

   - 研发替代原料:韩国研究机构开发出以国产大豆、淀粉和面筋混合的大豆分离蛋白替代品,降低对进口依赖。

2. 进口多元化与国际合作  

   - 美国试图扩大对韩大豆出口(当前韩国35%的大豆进口来自美国),但韩国因国内产量增加及供应链问题,进口量未显著扩大。  

   - 韩国企业尝试与南美(巴西、阿根廷)建立稳定采购渠道,分散风险。

3. 短期应急策略  

   - 政府计划投放17万吨农产品储备,并对牛肉、鸡肉等7种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缓解民生物价压力。  

   - 部分企业转向即食豆腐等高附加值产品,以维持利润。

 四、长期挑战与展望

1. 结构性矛盾凸显  

   韩国粮食自给率仅28%(2023年),对进口依赖度高,易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影响。极端天气和地缘冲突可能持续加剧供应不稳定。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韩国豆制品企业正通过自动化生产(如圃美多全球最大豆腐工厂)和功能性产品研发(如益生菌发酵豆制品)提升竞争力。未来需平衡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

总结  

韩国豆腐危机本质是全球供应链脆弱性与国内农业结构短板的集中体现。短期内,政策干预和替代技术可缓解压力;长期则需通过提高自给率、优化进口结构及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更韧性的食品供应链。若未能有效应对,类似危机可能成为常态,进一步冲击韩国饮食文化与民生经济。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3133.html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

博易网网站简介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博易网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博易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文章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备案号:沪ICP备2022023686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