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易网,更全更新的互联网资讯分享!

央视起底所谓零添加酱油真相 新国标将整治此类情况

时间:2025-09-14 13:02人气:编辑:西西来源:互联网

近日,央视报道揭露市场上超400种酱油产品标注“零添加”但实际仅指未添加特定成分(如防腐剂、甜味剂),且具体说明常以小字标注。新国标明确禁止此类标注方式,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新国标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给企业设置了2年过渡期。

v2-3ef93a90b5eee4dd8a05f4e430b0173b_1440w.webp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央视对"零添加"酱油的深度调查,揭开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营销陷阱与安全隐患。以下是核心问题与消费者应对指南:

一、“零添加”背后的营销陷阱

1. 标签误导与商标擦边  

   - “千禾0”商标争议:千禾味业将"0"注册为商标,产品包装突出"千禾0"标识,消费者易误认为"零添加"。实际配料表显示添加了酵母提取物(增鲜剂),企业辩称"0代表产品线分类"。  

   - 添加剂"藏猫腻":标称"零添加"的酱油实际可能添加酵母提取物、甜味剂(如三氯蔗糖)、防腐剂替代品(如山梨酸钾)。例如某款"零添加"酱油钠含量高达869mg/100ml(相当于31%的每日钠摄入量)。

2. 国标漏洞与行业乱象  

   - 重金属污染普遍:2025年央视曝光13款"零添加"酱油中,12款检出镉(致癌物),7款检出总砷(砒霜成分),仅味事达未检出。原料大豆小麦因土壤污染携带重金属,而酱油国标未对镉、砷设限(仅豆类限镉≤0.2mg/kg)。  

   - "有机"标签不保安全:某有机酱油镉砷含量居第二,暴露有机认证未强制检测重金属的缺陷。

二、消费者选购指南:避开三大误区

1. 看透“零添加”本质  

   - 非安全承诺:国家明令禁止食品标签使用"零添加"宣传(GB 7718-2025),因"零添加"无统一标准,仅是企业营销话术。  

   - 添加剂的必要性:规范使用的防腐剂(如山梨酸钾)能抑制微生物,避免酱油变质;增鲜剂(如谷氨酸钠)提升风味,盲目追求"零添加"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2. 科学选购四步法  

   - 第一步:认准“酿造酱油”  

     选择标注"GB/T 18186"的酿造酱油,避免"配制酱油"(含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可能含致癌物氯丙醇)。  

   - 第二步:优选高氨基酸态氮  

     氨基酸态氮≥0.8g/100ml为特级酱油,数值越高鲜味越浓(摇动瓶身时泡沫细腻均匀为佳)。  

   - 第三步:对比钠含量  

     选择"减盐""薄盐"标识产品,换算相同量的钠含量(如10ml钠≤600mg为优)。  

   - 第四步:关注原料与储存  

     优先选大豆、小麦原料,避免麸皮;开盖后冷藏保存,小包装减少氧化风险。

三、行业监管与未来方向

1. 新国标堵住误导漏洞  

   2025年实施的GB 7718-2025禁止使用"零添加""无添加"等宣传,要求企业通过配料表、营养成分表传递真实信息。过渡期内企业需调整标签(如千禾已申请"0"商标注销)。

2. 消费者维权路径  

   - 保留证据:截图产品页面、客服沟通记录、检测报告;  

   - 投诉渠道:通过12315平台举报,或联合消费者提起集体诉讼。

总结

“零添加”本质是资本游戏,消费者需跳出营销话术,通过科学标签阅读守护健康。未来行业需在"品质战"中回归本质,而消费者应以理性选择倒逼企业升级——当酱油不再靠"零添加"噱头卖高价,才是真正的行业进步。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0264.html

标签: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

热门标签

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百家号

博易网网站简介 | 意见反馈 | 联系我们 | 博易网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 © 2002-2024 博易网 版权所有 声明:本站文章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站为免费公益性网站,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备案号:沪ICP备2022023686号-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