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汉中留坝县,一个藏在秦岭腹地的小村庄,正以“2000元一晚”的民宿价格引发全国关注。溪水潺潺、青石蜿蜒的黄土墙院落,看似质朴的乡土建筑,却卖出了堪比一线城市的住宿价格。争议声中,这座小村庄不仅未被贴上“宰客”标签,反而以民宿产业为引擎,带动乡村振兴,书写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天价”民宿引爆争议:质疑与认可并存
“两千块住一晚上?这钱够在城里住五星级酒店了!”“农村老房子凭什么卖这么贵?”当留坝县小留坝村的民宿“隐居乡里”以2000元/晚的价格面世时,质疑声不绝于耳。然而,现实却是:旺季时,村里停满外地牌照车辆,民宿一房难求。携程数据显示,该民宿常年入住率达80%,甚至出现提前数月预订的现象。
面对争议,民宿主理人陈长春坦言:“2000元的定价,包含500元生态价值、500元村民服务价值、500元品牌运营价值,最后500元才是硬件成本。”他透露,秦岭22℃的清凉夏夜、管家殷书丽们用山野食材烹制的早餐、保留夯土墙与素瓦顶的乡土美学,共同构成了溢价支撑。而游客留言印证了这一逻辑:“这里最贵的不是房价,是重新发现生活的能力。”
从“空心村”到民宿集群:乡村振兴的“留坝样本”
十年前,留坝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工业受限,耕地稀缺。转折始于2017年——陈长春带着“隐居乡里”品牌入驻小留坝村,以“修旧如旧”的理念改造闲置老宅。村民最初嗤之以鼻:“外地人租走我家老房,一年才给2000块租金,他转手就卖2000元一晚?”质疑声中,陈长春却坚持一条原则:“要让村民从民宿发展中切实受益。”
三年后,答案浮现:殷书丽等村民成为月薪4000元的民宿管家;返乡青年谭悦开设“书与田”民宿,带动丈夫创业;全县民宿数量从零星几家激增至2024年的182家,涵盖从70元/天的农家乐到2000元/晚的精品民宿,形成完整价格梯队。数据显示,2024年留坝民宿集群收入1.1亿元,撬动全县旅游收入33.4亿,人均增收6.7万元,昔日“空心村”蜕变为“民宿经济示范村”。
解码成功逻辑: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市场运营
留坝的突围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政府、村民与企业的三方协作:
争议中的反思:价格分层与质量把控
高价民宿引发争议的同时,留坝县并未走向单一化。太白县八十八英里民宿以70元/天包食宿吸引银发族,留坝老街的“弥香安悦”主打中高端客群,形成差异化供给。针对同质化风险,县文旅局建立32项质量控制体系,从硬件设施到文化主题、服务规范全面评级,推动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乡村振兴不是把所有村子变成奢侈品卖场。”中国社科院专家指出,留坝的成功在于找到了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既保留乡土本真,又满足都市人对高品质休闲的需求。
启示与展望:民宿经济如何持续赋能乡村?
留坝的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多维启示:
如今,秦岭山间的民宿灯火与炊烟交织,见证着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当“隐居乡里”的管家升起第一缕炊烟,当谭悦夫妇在自家民宿迎来新客,这2000元一晚的房价,早已超越了住宿本身——它承载着村民对家乡的重新发现,城市人对自然与文化的向往,以及一个贫困县以民宿为支点撬动振兴的智慧。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