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深夜,浙江G60杭金衢高速金华方向上演惊险一幕:一辆新能源车因电量耗尽突然“趴窝”,司机竟在高速公路上硬推车辆近2公里,险象环生。杭州高速交警紧急干预并依法处罚,这一事件再次为新能源车驾驶安全敲响警钟,引发公众对“续航焦虑”与应急处理的深度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深夜险情:新能源车电量耗尽 司机冒险推车
据杭州高速交警通报,当晚23时许,监控画面显示,G60杭金衢高速金华方向萧山服务区入口附近,一名男子正徒手推动一辆新能源车缓慢前行,一手紧握车门,一手把控方向盘,身旁车辆呼啸而过,场面极其危险。交警迅速抵达现场,发现司机刘某已大汗淋漓,光着膀子仍在推车。
司机自述:误判续航冒险推车 称“虚电”致故障
刘某称,其从上海驾车前往金华,出发前查看车辆电量显示“充足”,认为可直达目的地。不料行驶途中电量骤降,车辆最终在高速上“趴窝”。因距离服务区仅2公里,他心存侥幸,决定与朋友合力推车。“以为快到了,没想到推车这么累,当时也想拨打救援电话,但先试着自己解决。”刘某坦言,车辆“虚电”是导致故障的主因。
交警处置:严厉处罚并普及安全规范
高速交警对刘某未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的违法行为处以200元罚款、记3分,并现场普及应急规范。交警指出,高速推车行为极度危险,极易引发二次事故。正确做法应为:立即开启双闪警示灯,将三角警告标志置于车后方150米外,人员迅速撤离至护栏外安全地带,拨打12122报警求助。
深层警示:新能源车“续航焦虑”与安全意识缺失
此次事件折射出两大问题:一是新能源车续航“虚标”或低温衰减引发的“里程焦虑”仍存。专家表示,冬季低温、高速行驶或空调使用等因素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实际续航较标称值缩水20%-30%,需谨慎规划行程。二是部分司机缺乏高速应急常识,冒险行为暴露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提醒: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杭州高速交警强调,新能源车出行前务必检查电量,合理规划充电站点。如遇故障,应遵循“九字诀”:
专家建议:技术升级与习惯养成并重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师指出,车企需持续优化电池温控系统与续航显示算法,减少“虚电”误导。同时,车主应养成“电量预留习惯”,避免耗尽电量,并随车携带充电宝等应急设备。长远来看,高密度充电桩布局与移动充电服务升级,将助力缓解“续航焦虑”。
事件后续:司机悔悟承诺整改
刘某接受处罚后表示:“这次教训深刻,以后一定提前检查车况,不再冒险。”其经历亦引发网友热议,多数声音呼吁“安全无侥幸,规范操作是关键”。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