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山东省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引发全国关注的“山东入室抢婴案”作出一审宣判。主犯曾某孩因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然而,庭审现场却上演惊人一幕:曾某孩在听到判决后情绪失控,公然辱骂法官、威胁家属,并怒斥同伙,其嚣张态度引发全场哗然,庭审一度被迫中断。受害人家属及代理律师强烈谴责其行径,并表示将申请抗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庭审直击:主犯咆哮法庭 挑衅司法权威
宣判当日,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气氛凝重。当法官宣读曾某孩的死缓判决时,这位曾被控暴力抢婴的主犯突然拍桌而起,用方言高声辱骂审判人员:“断子绝孙!”随后,他转向原告席,对着受害人家属嘶吼:“老子出来第一个弄死你们!”其狰狞面目令姜甲儒的母亲当场昏厥,庭审被迫中断10分钟。法警紧急控制场面后,曾某孩仍不断叫嚣,甚至对同案被告吕某东、王某勇、袁某贵破口大骂,指责他们“出卖自己”。
“从业20余年,从未见过如此践踏法律尊严的罪犯。”受害方代理律师李圣直言,曾某孩在庭审中的表现堪称“对司法权威的公然挑衅”,其毫无悔意的态度更对受害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李圣展示的庭审记录显示,曾某孩在质证阶段多次打断证人发言,甚至对姜甲儒哥哥比划割喉动作。
判决解析:罪责深重却未立即执行 法院释法量刑依据
法院判决书指出,曾某孩在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核心作用,伙同他人翻墙入室、暴力控制老人、强行抢走8个月大的姜甲儒并贩卖,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极大。但其认罪悔罪态度极差,法院未采纳“立即执行死刑”的请求,最终判处死缓。
对此,法院释法称,根据《刑法》第240条,拐卖儿童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死刑。但死缓判决通常适用于“应当判处死刑,但不必立即执行”的情形,需综合考量犯罪动机、手段、后果及被告态度。尽管曾某孩主观恶性极深,但法院仍留出法律程序空间,其最终命运将取决于后续抗诉或复核结果。
家属反应:坚决抗诉 诉求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一分钟都不能等!”姜甲儒母亲乔守芬在庭审后泪声控诉。她与丈夫、儿子一致认为,曾某孩的威胁言论证明其毫无悔改,必须严惩。代理律师李圣透露,家属已向检察机关提交抗诉申请,要求对曾某孩改判死刑立即执行。“他的存在,是对所有寻亲家庭的威胁。”
姜甲儒父亲表示,四名被告均提出上诉,但家属不会妥协:“他们抢走了我们17年的亲情,现在还想用法律漏洞逃脱?我们绝不接受!”
社会反响:舆论聚焦司法公正 呼吁严惩人贩
此案宣判及曾某孩的恶劣表现迅速引爆舆论。社交媒体上,“#死缓能否震慑人贩#”“#严惩曾某孩#”等话题冲上热搜。多位法律专家指出,此类恶性案件挑战社会底线,司法需兼顾程序正义与民意期待,确保判决既合法又具警示意义。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教授张明表示:“曾某孩的行为已远超普通犯罪,其威胁言论可能构成新的犯罪线索。司法机关应全面评估其人身危险性,依法作出最终裁决。”
案件背景:入室抢婴震惊全国 四被告均有前科
2006年12月4日凌晨,曾某孩、吕某东、王某勇三人蒙面持械闯入姜甲儒家中,暴力控制老人后抢走婴儿,经同村邻居袁某贵指认并协助策划,将孩子以28600元贩卖。姜家爷爷因自责患癌去世,奶奶至今不敢独居。四名被告均有盗窃、强奸等犯罪前科,作案时系累犯。
后续进展:抗诉程序启动 民事赔偿争议待解
目前,泰安市人民检察院已收到家属的抗诉申请,将依法审查决定是否支持。同时,姜家提出的677万元民事赔偿诉求仅获法院支持20万元,家属及律师亦将对该部分判决提起上诉,坚持索赔主张。
结语:司法天平如何回应人性之恶?
曾某孩在法庭上的咆哮,不仅暴露其泯灭的人性,更将司法公正置于公众审视之下。法律能否真正震慑罪恶?民意与法理如何平衡?这场审判的后续走向,将持续牵动千万关注寻亲群体的目光。唯有以最严尺度惩治拐卖儿童犯罪,才能抚慰破碎家庭,守护社会良知。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0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