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网友发现绿茶餐厅撤下门店“现点现做”广告语,深圳南山门店确认外摆标语消失,外卖餐具“无预制菜”字样被涂黑,工作人员称烤鸡等招牌菜仍为现做。然而,记者注意到,外卖餐具上原本印有的“无预制菜”字样已被明显涂黑,痕迹显眼。此外,据网友爆料,吉林等地喜家德门店“拒绝预制”的标语同样被涂抹遮盖,引发连锁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宣传与现实的矛盾:预制菜占比高,中央厨房依赖第三方
绿茶集团招股书显示,其通过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将大部分食材制备环节外包,门店仅需简单加工即可出餐。这种模式虽提升效率、助力其快速扩张(目前已覆盖超500家门店),却与此前“无预制菜”的宣传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3月,绿茶餐厅曾因后厨售卖的“佛跳墙”实为预制菜且未标注引发争议,最终下架产品。此次“涂黑”行为被质疑为试图掩盖预制菜使用情况,加剧消费者对其诚信经营的质疑。
消费者态度两极分化,知情权诉求强烈
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绿茶餐厅的质疑声浪高涨。部分网友表示:“既然使用预制菜,为何不敢坦诚告知?宣传‘现做’涉嫌虚假宣传!”亦有声音指出,预制菜并非原罪,关键在于是否提前明示、品质是否达标。此前,绿茶餐厅因预制菜问题被证监会问询食品安全及合规性,凸显监管关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知晓餐品制作方式,而绿茶的模糊处理被指侵犯知情权。
行业背景:预制菜渗透加剧,监管逐步完善
当前,预制菜在餐饮行业渗透率攀升,据《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但行业标准仍待统一,今年3月,国家六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要求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必须明示。广东等地已率先出台地方标准,强制标注预制菜信息。在此背景下,绿茶餐厅的“遮羞”行为更显敏感,或面临合规风险。
专家观点:诚信是品牌生命线,行业需透明化转型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餐饮企业依赖预制菜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尊重消费者选择权。绿茶餐厅的‘涂黑’操作,本质是逃避问题,反而加剧信任危机。”他强调,在预制菜国标逐步落地的趋势下,企业唯有主动公开信息、强化品控,才能赢得市场。法律人士则提醒,若宣传与实际不符,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依法维权。
绿茶餐厅回应:未正面解释,称将加强管理
截至发稿,绿茶餐厅官方未就“现做”招牌消失及餐具涂黑行为作出正面回应。其客服仅表示“以公司公告为准”,但近期无相关声明。此前,绿茶集团在上市文件中曾强调“严格把控食材品质”,此番矛盾操作令其品牌形象蒙阴影。
结语:
当“现做”招牌悄然消失,暴露的不仅是绿茶餐厅的诚信困境,更折射出整个餐饮行业在效率与品质、成本与透明间的博弈。在预制菜浪潮席卷之下,唯有以诚信为本,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才能筑牢品牌根基。监管部门加速完善标准的同时,企业的主动透明或许是破局关键。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0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