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境内人员为谋取不当利益,实施团伙间谍犯罪的案件。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长期窃取我国军事秘密。自以为伪装天衣无缝,却不知早被国家安全机关盯上,最终分别获刑17年、13年和9年——贪婪的代价从来不会缺席。
三人伪装“外卖员”“钓鱼佬”窃取军事秘密 国安部披露案件细节 警惕间谍活动渗透日常
伪装身份潜伏 窃密行为触目惊心
据国安部门调查,曹某、夏某、张某三人原为务工好友,因长期浏览境外“灰产群”萌生“挣快钱”念头。2024年,曹某通过境外社交平台结识一名自称“商业顾问”的间谍人员,对方以“高薪兼职”为诱饵,指示其窃取某海军基地的舰艇动向、装备部署等核心机密。曹某随后拉拢夏某、张某入伙,三人分工明确:夏某注册外卖员身份,以“送餐”为掩护在军事禁区周边“踩点”;张某伪装成钓鱼爱好者,用改装钓竿架设微型摄像机偷拍军事设施;曹某则负责整体协调与境外联络。
技术伪装与心理挣扎:法网终难逃
为逃避监管,三人构建了一套精密伪装体系:夏某每日穿着外卖制服在基地周边徘徊,以“送餐超时”为由频繁进出敏感区域;张某的钓竿内置360度旋转摄像头,鱼线末端悬挂的“水质检测仪”实为GPS定位器。三人使用境外加密软件Telegram联络,交易通过虚拟货币门罗币完成,并约定用代号交流。然而,犯罪带来的恐惧始终如影随形。到案后三人坦言:“知道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五十万’,每天担心被举报,从未睡过安稳觉。”尽管内心煎熬,三人仍未自首,最终被国安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轨迹,一举破获。
法律严惩敲响警钟 间谍罪最高可判无期
法院审理认定,曹某、夏某、张某犯间谍罪及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十三年和九年,并剥夺政治权利。依据《刑法》第110条、第111条,参与间谍组织或为境外窃密情节严重者,可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国安部门强调,任何出卖国家利益的行为均将受到法律最严厉制裁。
专家警示:间谍渗透无孔不入 全民需筑牢防线
安全专家指出,此类案件反映出境外间谍组织正将目光投向普通职业群体,利用外卖员、司机等身份隐蔽性实施窃密。近年来,间谍手段愈发多样化,从网络勾连到技术窃密,渗透方式不断升级。专家呼吁公众提高警惕:警惕“高薪兼职”陷阱,拒绝拍摄敏感区域或核实涉密信息的要求;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工作细节;发现可疑行为立即通过12339举报平台向国安部门报告。
案件背后:国家安全无小事 守护需全民参与
这起伪装窃密案不仅是一记警钟,更是一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课。专家表示,间谍活动从未远离,其危害直接威胁国防安全与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不仅是执法部门的责任,更需要每个公民成为“防线一员”。正如国安部门所言:“和平年代,间谍与反间谍的较量无声而激烈。唯有全民筑牢安全意识,才能共同守护祖国的安宁。”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trustany.com/post/1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