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9月1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翟欣欣涉嫌敲诈勒索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翟欣欣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同时判决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苏享茂家属经济损失人民币7万余元。这一判决标志着持续八年的“翟欣欣索要千万逼死前夫”案迎来法律终局,司法以严刑回应了社会对婚姻诈骗行为的谴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案件回顾:42天婚姻成索财陷阱,千万要挟致悲剧
2017年3月,翟欣欣与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通过婚恋网站相识。短短三个月后,二人于6月7日登记结婚。然而,这段婚姻仅维持42天便陷入崩裂。7月至9月间,翟欣欣以举报苏享茂及其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软件违规运营等问题相威胁,索要高达1000万元“精神损失费”,并要求将海南房产(总价319万元,苏享茂支付首付款199万元)过户至其名下。7月18日,苏享茂被迫转账660万元并变更房产所有人,但翟欣欣仍持续施压索要余款。不堪重负的苏享茂于9月7日坠楼身亡,并在遗书中指控翟欣欣“以举报相逼,致其绝望”。
法院判决:敲诈勒索罪成立,数额特别巨大
法院审理查明,翟欣欣与苏享茂婚姻关系存续时间短、无共同财产,其索要的巨额财产均属苏享茂个人财产。翟欣欣不存在合法民事请求权基础,其以威胁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涉案金额达1199万元,实际获取660万元)。法院综合考虑犯罪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依法作出顶格量刑。
司法认定:婚姻非敛财工具,威胁行为突破法律底线
海淀法院在判决中指出,翟欣欣的行为彻底背离了婚姻伦理,其以虚假婚恋关系为手段,通过刑事举报威胁实施敲诈勒索,直接导致苏享茂自杀的严重后果。法院强调,婚姻并非获取非法利益的渠道,任何利用亲密关系实施犯罪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此案亦成为司法界定“婚恋诈骗”与民事纠纷边界的重要判例。
社会反响:家属终获正义,公众呼吁婚恋平台加强监管
苏享茂家属在庭审后表示:“八年的坚持只为讨回公道,感谢司法的公正裁决。”案件宣判后,舆论广泛关注,网友纷纷留言称“正义虽迟但到”,并呼吁婚恋平台强化身份审核机制,防止“以婚敛财”行为滋生。法律专家指出,翟欣欣案警示社会:婚姻应以真诚为基础,法律将坚决打击任何借感情之名实施的违法犯罪。
延伸影响:民事追责与行业反思同步推进
此前,朝阳法院已就民事纠纷判决翟欣欣退还苏享茂家属近千万元财产并撤销两套房产所有权。此次刑事判决进一步明确了翟欣欣行为的犯罪性质。此外,翟欣欣的作案手段引发对婚恋平台责任的热议,专家建议平台需建立更严格的实名认证与背景审查系统,避免成为诈骗滋生地。
结语:法律守护人性底线,悲剧警示社会良知
翟欣欣案以12年刑期落下帷幕,但苏享茂的生命无法挽回。这一判决不仅是对个体的惩处,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捍卫——当婚姻被异化为敛财工具,当威胁成为索取手段,法律必以利剑斩断罪恶链条。此案亦提醒公众:情感关系需以真诚构筑,社会机制需筑牢安全防线,共同抵制以爱为名的伤害。
以上内容包含AI创作
本文来自于网络或用户投稿,本站仅供信息存储,阅读前请先查看【免责声明】,若本文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本文链接:https://www.trustany.com/post/10854.html